top of page

星島日報校長專訪

2023年11月16日


QS排名亞洲躍至第二僅次北京大學 張翔:港大要與劍橋哈佛齊名


張翔表示,大學已設立「持久影響力研究基金」,冀鼓勵學者進行較冷門、「高風險」的研究項目。

香港大學校長張翔2018年出任港大校長,今年剛開展他第二個5年任期。最近港大迎來喜訊,在最新的QS亞洲大學排名超越新加坡國立大學,排名亞洲第二。張翔接受本報專訪時強調,港大未來要發展具優勢而且對世界有持久影響的研究,要讓港大成為與劍橋、哈佛齊名的「世界頂尖大學」,「希望為港大建立科研設施和氛圍,以及培育年輕科學家,把港大打造成區內的創新中心。」


指校政風波實屬不幸感痛心


香港大學月前掀起校政風波,校委會已成立五人專責小組,調查校長張翔有否涉及財政和人事程序失當。對於有人匿名向校委會投訴,張翔接受《星島》專訪時首次開腔回應,指事件實屬不幸,對指控感到遺憾和痛心,形容事件已對港大聲譽造成損害,「但有時這些事件也很難避免,可能有些『有心人』對大學的成就、改革有不同意見。」調查小組會在12星期後公布結果,張翔冀小組最後能得出公正的結果。雖然未知結果會否對張翔造成影響,但張翔接受訪問當日心情似乎未受影響。


大學排名近年備受關注,最近QS公布港大超越了新加坡國立大學,僅次於北京大學,成為亞洲排名第二。對於躍升為亞洲第二,張翔形容排名只是學術成果的「副產品」,「就像練功夫一樣,內功好自然功夫好。」他指,過去5年港大已從多方面提升學術成就,除了興建新校園和宿舍,亦在疫情期間啟動「HKU100」全球學者招聘計劃。


張翔形容香港社會近年規避風險,「其實我們常講的獅子山精神,除了要刻苦耐勞,也需要冒險精神;這種精神對香港早期的發展很重要。」張翔稱冒險精神對創新創業同樣重要,社會亦要接納失敗,「愛迪生發明電燈泡,一樣經歷過千次實驗才成功。」為鼓勵學者進行較冷門、「高風險」的研究項目,為科研發展帶來突破,他稱港大已設立「持久影響力研究基金」(Long-lasting Impact fund),「可能5年、7年都未必有成果,但研究成功後便會對社會帶來很大改變。」


「Tech Landmark」推動再工業化


為推動校內的創新創業風氣,港大正興建「Tech Landmark」創新中心,預料明年落成。張翔表示,Tech Landmark將有10個研究院進駐,「做全球最好的科技」。他透露港大擁有過千項專利,會透過Tech Landmark推動本港再工業化,「1000多項專利可以誕生很多新公司,希望之後會有『獨角獸』公司出現,不但是為再工業化貢獻,也是為年輕人製造機會。」


至於未來5年任期的發展,張翔稱要讓港大逐步發展成為與劍橋大學、哈佛大學齊名的「頂尖大學」,發展港大具優勢、對世界持續影響的研究,「港大過去和未來5年,都要發展有持續影響力的研究,要做到科研成果世界領先、文科研究和創作對世界產生很大影響,10年、50年後仍有人知和看,這就是我們的目標。」被問到哪些學科是港大可視作具有優勢、重點發展,他舉例以醫學為例,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發現新冠病毒人傳人、發明噴鼻式新冠疫苗,都值得港人驕傲,「港大對傳染病的研究,已經屬世界領導地位。」


新科研教學大樓兩三年竣工


他又提到最近成立的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研究院,「可以把各個學科,例如從醫學到社會科學、到教育學都串連起來,可研究透過AI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等。」至於如何推動這些學科發展,他表示會繼續吸引這類學科的人才到港大,硬件方面,目前港大有多個建築項目進行,包括重建蒲飛路校園,張翔預料未來兩、三年會有約10座科研教學大樓竣工,有助解決目前教學和實驗室空間不足的問題。


至於港大(深圳)的發展,自2021年港大與深圳市政府簽署備忘錄後鮮有向外界交代進展。張翔在訪問中則稱,因過往受制疫情,兩地交流不便,復常後已逐步展開磋商工作。回顧過去5年工作,張翔坦言當中有三年半時間受社會運動和疫情影響,「過去5年都過得很不容易。」


搶人才|招外地生維持港大國際化 張翔:水準好自然有人來

將香港建設成「國際教育樞紐」是今年《施政報告》的重點之一。香港大學校長張翔形容措施可發揮香港的優勢,又表示當局提高八大非本地生人數上限,有助促進文化交流。被問到如何吸引海外學生維持國際化,他認為大學首先要維持卓越學術水準,又稱真正國際化非只是「找外國人來讀書、教學」,而是要與時俱進,適應世界的變化。


張翔指「只要我們把學術水準做好,海外自然有人來大學。」

增收非本地生促進多元化


八大的非本地生收生上限,在下學年將增至本地資助學額的四成。現時港大的非本地生比例,已超越目前兩成的上限,高達26.3%。張翔表示,措施有助促進大學校園的多元化和國際化。他又以美國加州為例,指當地吸納大量外地人才發展創新,「其實香港也要借鏡;這些留學生將來也會有一部分留下,為香港的經濟貢獻。」他又歡迎政府計劃興建「北都大學教育城」,透露大學期望屆時能建立國際校區,吸引更多海外的優秀學者和學生加入。


歡迎建「北都大學教育城」


大學非本地生以內地生為主,引起社會關注。張翔認為是全球現象,「有次到哈佛大學演講後參觀,我問教授怎會那麼多中國留學生;他說正因為中國有很多優秀的學生。」他稱吸引歐美等其他地區的學生同樣重要,港大會繼續透過短片等形式宣傳優勢。不過張翔認為「打鐵還需自身硬」,「只要我們把學術水準做好,海外自然有人來大學。」


張翔強調,國際化「不止是找外國人來讀書、教學」,學生和大學的視野亦要國際化,「香港過往很循規蹈矩,這是重要,但同時要與時俱進。」他舉例仔細如行政程序,亦會影響大學競爭力,「我剛到港大時,聘請博士後研究員還要走很多程序,但很多國家已經簡化;程序太多,人才只會被其他大學搶先聘用,是我們的損失。」他以新加坡為例,「30年前他們的教育還不及香港,但現在已非常優秀,而且還會每隔幾年,便與大學檢討如何成為世界一流大學。」


宮鵬:港大具世界競爭力 料今年聘逾百知名學者


宮鵬估計,今年會聘請過百名國際優秀和知名學者加入港大。

要打造成為世界頂尖大學,必須要有高質素的教學人員,面對全球大學都在「搶人才」,香港到底有何優勢、港大又如何吸引教學人才,香港大學副校長(學術發展)宮鵬與校長張翔一同接受本報專訪時表示,香港是中西文化匯集的地方,「東方人會很喜歡,西方人來了也很舒暢」,香港本身已具備吸引力。他又認為「只要我們用真誠歡迎海外學者,以港大現時在世界具競爭力的地位,相信可以吸引學者加入。」


適當擴大教師團隊


港大上學年約有2100名教學人員,早前港大透露截至今年9月已聘請91名海外學者,涵蓋17個國籍,來自建築、科學、牙醫學等領域,包括諾貝爾獎化學獎得主Fraser Stoddart等,冀推動上游創新研究和知識轉移。宮鵬表示,估計今年共會招聘過百名國際知名學者加入港大,發展港大各個學科,「部分是要填補教師離職、退休的空缺;近年學生人數有增長,亦要適當擴大教師團隊。」


宮鵬透露,港大未來既要改進排名落後的學科,同時要繼續發展具優勢且可應對世界發展的範疇,例如數據科學和氣候變化,「既要吸引有潛力的學生入讀港大,同時要吸引各領域,有成就的大師級加入。」


根據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數字,上學年港大的內地教員人數比本地教員多近60人。宮鵬認為,港大的內地教學人員數目較多是有其原因,因內地人口基數大,在招聘比例上便會較多,「有些國家的海外資深學者根本無意轉校,『想挖也挖不動』,所以聘請到近期畢業,並勝任大學教席的人才,內地學者的人數當然佔大多數。」不過宮鵬強調,「不管教師的背景是來自哪國,只是從能到任教職人才中,挑選最優秀的一批」,他指目前港大單計白人教師已有300人,對國際化並無影響。


星島日報記者蔡健行 、星島日報攝影記者黃偉強




來源:星島日報


QS排名亞洲躍至第二僅次北京大學 張翔:港大要與劍橋哈佛齊名

bottom of page